目前,國產(chǎn)CPU指令集眾多,已經(jīng)集齊了X86、ARM、RISC-V、LoongArch、SW64、Power等待,如果算上被飛騰放棄了的Sparc和被龍芯放棄的MIPS,國內(nèi)CPU指令集已經(jīng)超過8種了。
如今,信創(chuàng)事業(yè)正在推進中,由于指令集過多,軟件適配工作已經(jīng)成為國產(chǎn)CPU推廣的最大障礙。如果說不同指令集需要不同版本的軟件也就罷了,同樣是ARM指令集,居然也要有4個操作系統(tǒng)版本,ARM手機芯片基本是一款芯片一個版本。

以UOS來說,X86版本支持英特爾、AMD、海光、兆芯;LoongArch版本支持龍芯;但為了支持ARM,居然需要四個版本,這增加了軟件適配成本。特別是用麒麟990、9006C這些手機芯片,基本是一款芯片一個版本的操作系統(tǒng)。
就桌面CPU而言,一般遵循統(tǒng)一的標(biāo)準(zhǔn),譬如都有uefi進行引導(dǎo)。雖然換了CPU,但是系統(tǒng)啟動的引導(dǎo)流程是沒有變化的,所以通用。比如有愛好者將龍芯5000電腦上的硬盤,直接插到龍芯6000電腦上,結(jié)果能夠正常開機使用。但手機芯片是嵌入式,需要專門適配,基本是一款手機芯片就要一個鏡像。
讓鐵流詫異的是,盤古900居然也要單獨一個版本,畢竟在宣傳上這是一款桌面CPU,結(jié)果也要單獨版本。
鐵流認為,不宜把手機芯片用到臺式機和筆記本上,一方面是性能偏弱,另一方面是會推高軟件適配成本。
另外,使用ARM公版架構(gòu)的芯片往機關(guān)單位送是否合適,也是值得商榷的問題。
18030183032